DB14T 840-2013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
ID: |
ECBB098607274F05B689F2586671FFA1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19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9-3-1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03.080.10,A 20 DB14,山西省地方标准,DB 14/T 840—2013,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,Guidelines for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Circular Economy,in Industrial Enterprise,2013 - 12 - 28 发布2014 - 01 - 28 实施,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,DB14/T 840—2013,I,目 次,前言.. II,引言 III,1 范围.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. 1,3 总则. 1,4 识别需求.. 1,5 设定目标.. 1,6 方法. 2,7 资源保障.. 3,8 测量、分析和应用. 3,9 创新和学习. 4,DB14/T 840—2013,II,前 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山西质量认证审核中心、北京恒标质量认证有限公司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赵刚、刘宝平、冀晓东、武晋花、盛佃清、龙科、张永成、田定达,DB14/T 840—2013,III,引 言,0.1 总则,工业企业为实施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,实现发展目标,实施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是必不可少,本标准以减量化、再使用、资源化,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为基础,为工业企业实现其循环经济绩效改,进提供了指南,其目的是:,a) 帮助工业企业识别其循环经济绩效改进需求和确定改进目标,b) 为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绩效改进实施提供建议性途径和方法,0.2 与循环经济评价导则和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的关系,本标准既不拟用于循环经济评价,也不是《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则》的实施指南,本标准与评价导则、评价实施指南标准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在实施评价的基础上按本标准进行相,应的绩效改进,DB14/T 840—2013,1,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指南,1 范围,本标准给出了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绩效改进的总则、识别需求、设定目标、确定改进方法、资源,保障以及测量、分析和结果应用的指南,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辖区内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绩效改进,本标准不拟用于认证、法律法规或合同目的,2 总则,工业企业可采用适宜的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方法,以实现其循环经济绩效改进,循环经济绩效改进应当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、技术可行、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、保护环,境的前提下,遵循“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,减量化优先”的原则,3 识别需求,工业企业应当识别循环经济绩效改进的需求,包括但不限于:,a) 对照法律法规、国家和地方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,识别是否需对循环经济技术、管理、,资源、工艺和设备实施改进;,b) 国家和地方循环经济政策、法律法规要求变化或产业结构调整时,识别是否需对目前循环经济,技术、管理、资源、工艺和设备实施改进;,c) 通过开展循环经济评价(包括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),识别循环经济在技术、管理、资源、工,艺和设备等方面的改进需求;,d) 从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、企业与社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方面识别循环经济在技术、管理、资,源、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改进需求,4 设定目标,4.1 内容,工业企业应当在确定改进需求的基础上,设定改进目标,包括但不限于:,a) 符合法律法规、国家和地方循环经济政策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;,b) 提升现有绩效水平和解决现存问题,如:引入新技术、提高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等;,c) 完善和延伸工业企业内部、工业企业之间、工业企业与社会三个层次上的循环经济产业链,实,现资源共享,4.2 要求,在设定改进目标时,应当考虑:,a) 与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宜;,b) 参照同行业的标杆和国内外的先进水平;,c) 基于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能力;,DB14/T 840—2013,2,d) 目标应明确、可测量,4.3 分解,工业企业应当根据其改进规模、目标的复杂程度及时限要求,将目标分解为不同的任务,并在相关,职能建立分目标和分任务,明确目标责任制,细化考核指标,逐级考核,必要时调整改进目标,5 方法,5.1 技术方法,5.1.1 通用技术方法,实施循环经济的技术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:,a) 替代技术,开发新资源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产品,以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、材料、工艺和产,品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;,b) 减量化技术,旨在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,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,染;,c) 再利用技术,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,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;,d) 资源化技术,通过对产品的生产循环代谢分析,将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,品的技术;,e) 系统化技术,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考虑,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、产业组合,实现物质、,资金、技术的优化使用,如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;,f) 能源利用技术,这包括常规能源节约利用技术和新能源利用技术,其中新能源利用技术包括太,阳能、地热能、生物质能、风能利用等新技术;,g) 水资源利用技术,将水资源的开发、利用与管理纳入循环经济之中加以综合考虑;,h) 绿色再制造技术,通过对报废产品进行修复、改装、改进或改型,以及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技术,措施,使其保持、恢复可用状态或加以重新利用;,i) 生物炼制技术,用生物质来生产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材料;,j) 绿色化学技术,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原子都转化成产品,不产生任何废物和副产物,实现废物的,“零排放”;,k) 生态恢复技术,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,借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方法,控制待恢复生态,……
……